<legend id="h4sia"></legend><samp id="h4sia"></samp>
<sup id="h4sia"></sup>
<mark id="h4sia"><del id="h4sia"></del></mark>

<p id="h4sia"><td id="h4sia"></td></p><track id="h4sia"></track>

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
  • <input id="h4sia"><address id="h4sia"></address>

    <menuitem id="h4sia"></menuitem>

    1. <blockquote id="h4sia"><rt id="h4sia"></rt></blockquote>
      <wbr id="h4sia">
    2. <meter id="h4sia"></meter>

      <th id="h4sia"><center id="h4sia">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</center></th>
    3. <dl id="h4sia"></dl>
    4. <rp id="h4sia"><option id="h4sia"></option></rp>

        首页>工作动态

        开封市引黄概况

             黄河带给开封市的不仅仅是灾难,它的水沙资源同时也养育了开封人民。开封自古就有引黄的历史,但规模很小,且因黄河决溢或泥沙淤积,运行时间很短就不得不遗弃。在开封市,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引黄灌区是始建于1957年的黑岗口灌区。
             黄河流经开封88公里,开封位于黄河下游南岸,引黄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,开封布置了四个引黄灌区和一个提黄灌区,它们由西向东分别为赵口引黄灌区、黑岗口引黄灌区、柳园口引黄灌区、三义寨引黄灌区、东方红提灌区,控制灌溉面积合计共515万亩,占全市耕地面积的86.56%。高悬的黄河形成较大的落差,得以有195.11万亩耕地可以实行自流灌溉。各灌区自流部分为灌排系统分设,其余部分为灌排系统合一。后者既可提水灌溉,又可补充地下水,还可在汛期排涝。“南水北调”中线方案实施以后,不在引黄灌区内的尉氏县西部可以用上丹江口水库的水。除农业用水外,在黑岗口和柳园口灌区上游还分别建立了开封市区的水源地——黑池和柳池,经沉沙之后,通过输水渠道或管道分别向自来水厂、电厂、化肥厂供水。
             开封市除黄河大堤内侧属黄河流域外,其余绝大部分均属淮河流域。这个特点的形成由黄河高悬所致。引黄灌区的骨干排水河道均为淮河各支流的源头,这些排水河道多已按三年或五年一遇标准治理。
        泥沙困扰着黄河也困扰着引黄灌区。从1982年开始,开封各引黄灌区依次分别规划了多个沉沙池,每个灌区所有沉沙池的设计寿命累计为25~30年。规划沉沙池的目的有二,一是减少渠道淤积,二是减少向境外排水河道输沙。从实际情况看,赵口灌区于二十世纪90年代初在西干渠入口以上建设了一座沉沙池,至今没有使用;黑岗口灌区于二十世纪80年代初建设了两个沉沙池,已经淤满,多年无沉沙运行;柳园口灌区在东干渠上游设一沉沙池已淤满,多年无沉沙运行;三义寨灌区于二十世纪90年代中在开封、商丘边界开封一侧建一沉沙池,现在使用之中,每年从池中清除120万立方米泥沙堆积于池岸两侧,形成新的沙害。灌区泥沙处理存在这样几个问题:建设缺资金,久拖失池址,理论不成熟处理欠研究,运行有困难,堆积成沙。
             开封市五个灌区灌排框架已经形成。
             全市8.6万眼水井的绝大部分星罗棋布于灌区之中,井渠既互为依存,又可联合调度。黄河水可通过渠道补充因超采而下降的地下水,地下又可大量储存黄河水,弥补黄河因故不能及时供水和灌区配套不全之憾。将来灌区建设全面完成之日,就是井渠联合调度条件成熟之时。
             引黄灌淤是开封引黄灌区一大特色。从广义上说,从六十年代始至今引黄灌淤从未间断过,但目的不同,方法不同,引水时间、引水量等都不一样。一种灌淤的目的在于改造土地,把低洼易涝的沙荒盐碱地改造为良田,采用的方法是,在计划改造的土地周围做好土围堰,在汛期黄河水泥沙含量高的时候将黄水放入,泥沙沉淀下来,将清水放走,淤出来的土地平展肥沃。因原地形不平,故同一块地淤积厚度也不一样,只要能有25厘米厚(耕作层厚度)就算成功了。淤成的土地当年即可播种小麦,来年一定大丰收,这种灌淤用水量大。另一种灌淤的目的在于解决稻麦轮作腾茬问题。水稻收获之后再播冬小麦,播期嫌晚,为解决此问题,农民发明了在收获水稻之前的适当时机人工手撒套播麦种的方法,为了给小麦播种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,此时要放一次带淤泥的黄河水,淤泥沉淀之后十多天,即可撒播麦种,到收获水稻之时,小麦已经长出了几片叶了。四个引黄灌区均曾进行过第一种灌淤,1987年后已全部停止了,第二种灌淤只存在于灌区的稻麦轮作区。
        扫一扫,手机打开浏览。